联合国对伊朗经济制裁的效应分析

打印

在安理会新制裁方案通过之后,有关伊朗核计划的谈判会在近期内陷入僵局,但局势并不会严重恶化,无论是伊朗还是美国均不会使对抗升级,外交途径仍然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主要办法

 

联合国对伊朗经济制裁的效应分析

郎平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表决通过对伊朗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制裁。这是2006年以来安理会对伊朗通过的第四次制裁决议,也被认为是最为严厉的一次。但无论是从制裁的具体内容来看,还是从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进程判断,此次对伊经济制裁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对伊朗核问题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而充其量只是为奥巴马政府“务实+耐心”的外交政策挽回了一些颜面。

所谓经济制裁,是指制裁国为了达到某种政治和安全目标而对被制裁国采取的强制性经济措施,例如贸易和金融领域的限制。要想判断经济制裁的效果,就必须首先明确经济制裁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在伊朗核问题上,制裁的主要政策目标则是通过惩罚、胁迫、说服和威慑使伊朗停止和放弃核计划。

从安理会前三轮经济制裁的效果来看,伊朗的核计划并没有受到影响。2006年12月23日,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制裁伊朗的第1737号决议,通过冻结和禁止提供资金的措施对伊朗的7个核研究与开发实体、3个导弹开发生产实体、12个参加核设施与导弹开发的负责人实施制裁。伊朗方面反应激烈,不但拒绝接受这份决议,而且当天开始加班加点安装3000台离心机。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更是将决议斥为“破纸”一张。

2007年的1747号决议将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呼吁各国与国际金融机构不再承诺向伊朗政府提供赠款、财政援助和优惠贷款。这一决议被内贾德斥为“非法”,并表示伊朗的核计划决不会因为该决议而停止。随后伊朗不断展示在铀浓缩活动中的进展,让“伊核六方”伤透了脑筋。

2008年的1803号决议将制裁措施扩大到旅行限制、禁运敏感双用途物项等。伊朗政府的言辞此时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激烈和愤怒,而是显示出了更大的耐心。内贾德表示,“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生活……有人认为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作为大棒迫使伊朗政府屈服,与大国再继续谈伊朗核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对伊朗来说,安理会的决议没有任何价值,不会起任何作用,伊朗将继续执行自己的核计划。”

与前三次制裁相比,新出台的第1929号决议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它不仅加强了已有的制裁措施,扩大了受制裁的实体和个人的名单,同时还新增了一些制裁手段:包括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的投资活动,禁止各国与伊朗进行与核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禁止伊朗在国外开设可能会被用于资助其核活动的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等。伊朗对此立刻反击,扬言立法禁止IAEA的核查行动。内贾德声称:“这份决议不会给伊朗带来任何伤害,对伊朗和伊朗人民来说分文不值。”

那么,新的制裁决议究竟想达到什么样的政策目标呢,迫使伊朗政府停止其长达20年的核计划吗?即使美国政府自己都承认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奥巴马高调的表示,新决议传达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即国际社会致力于阻止核武器的扩散,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伊朗政府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其行为”,通过制裁有望增加伊朗发展核武的“成本”,促使伊朗政府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即便如此,这个退而求其次的目标也未必能够实现。

首先,大国间的利益博弈导致制裁效果大打折扣。与美国年初的制裁方案相比,安理会决议的制裁力度已经大大弱化:对于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贸易的限制措施最终被排除在外;对伊朗所有金融体系的制裁已经弱化为某些银行;关乎伊朗国计民生的制裁内容也都被取消了。这个经济制裁方案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要针对伊朗核设施、导弹和军事发展的有限的制裁。经济制裁之所以能够对政治和安全目标产生效应,是因为经济制裁经由经济层面的工具目标而最终实现政治层面的政策目标。如果制裁不能够对伊朗的经济命脉和日常经济生活产生致命一击的话,它在国内层面对伊朗政府的压力也就起不到作用。

其次,制裁决议中所包含的“双轨制”策略也动摇了经济制裁的胁迫性力度。为了显示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关切,制裁决议一方面显示出国际社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写入了“不赞成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以及“维护国际经济贸易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因此,决议既包含制裁方面的内容,也包含支持和鼓励外交努力方面的措辞,美、欧、中等大国均对外宣称没有放弃外交努力。如伊朗总统内贾德所说,“如果美国及盟友认为它们能手持制裁大棒、然后坐下来与我们谈判,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如今,如果只是希望用“大棒”的形式“提醒”一下伊朗的话,它对伊朗的强制效应就更不值一提了。

再次,大国间的利益分歧令伊朗有了更大的外交空间。在这次的安理会投票中,巴西和土耳其投了反对票,黎巴嫩弃权,这在前三次的安理会表决中还从未出现过反对票。巴西和土耳其甚至越过美国的阻力,与其他一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向伊朗出口医疗用途的浓缩铀举行谈判。欧洲国家、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均投了赞成票,但这些国家均在伊朗有着切身利益,并不希望彻底击垮伊朗,更不希望将伊朗逼入绝境而不得不采取更加危险的军事行动。作为制裁方案的主要推动者,美国在努力游说其他大国的同时,也不得不做出妥协。这些因素均削弱了经济制裁应有的力度。

最后,如同前三轮制裁一样,制裁不仅没能动摇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执政根基,反而更加坚定了伊朗民众反美的决心。继2009年内贾德再次当选一年之后,内贾德表示,伊朗在面对外来压力时仍然一致对外,伊朗仍是世界上最团结的国家。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新的制裁方案会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军事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和限制。俄罗斯就表示它会重新考虑与伊朗的军事订单,或“冻结”向伊朗出口导弹的合同。但它们并不足以使得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在安理会新制裁方案通过之后,有关伊朗核计划的谈判会在近期内陷入僵局,但局势并不会严重恶化,无论是伊朗还是美国均不会使对抗升级,外交途径仍然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主要办法。在国际关系层面,有几点趋势需要进一步关注:一是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可能会走低;二是美国可能会单独或联合欧洲盟国推出后续制裁措施;三是朝核问题的走势会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产生联动效应;四是美国“务实+耐心”的对外政策是否会因为看不到“前途”而终于失去“耐心”。

[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