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6th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国际关系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E-mail 打印 PDF

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从一个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大国迅速变为了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输出大国。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59亿美元,为对外直接投资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扩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有其内在动力的。中国制造业终端生产环节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有向上游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对进一步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收益要求越来越高,逐渐产生对外投资建立自己掌握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网络的需求。未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以向上游和向市场扩张价值链为主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何  帆  姚枝仲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自2003年以来快速增长,从一个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大国迅速变为了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输出大国。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59亿美元,为对外直接投资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历史上,超过500亿美元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是一个非常大的规模。美国作为世界上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93年以后才超过500亿美元的,当时其人均GDP有2.5万美元;日本作为另一个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大也比较成功的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额是从2006年以后才超过500亿美元的,当时其人均GDP约为3.4万美元;而中国2008年的人均GDP仅为3400美元。发展阶段不同使得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是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2008年发达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在全球中的比例分别为81%和84%。发达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水平投资和垂直投资。水平投资的动机主要在于规避出口的高成本,并用较高的生产效率或某种垄断利益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垂直投资的动机主要在于利用各国的要素价格和资源禀赋差异,将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按其要素使用状况分散到相应的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更大的利润。

水平投资和垂直投资均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外资源能源、市场服务和先进制造企业这三个领域,既不是规避出口高成本的水平投资,也不是分散生产的垂直投资,而是具有明显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并购活动来扩展生产与价值链的特点。

中国企业扩展价值链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有其内在动力的。

首先,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在制造业的终端生产环节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有向上游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已经广泛地参与到跨国生产网络当中,中国不具有优势的上游生产活动往往在国外,为了寻求供应方的稳定,避免外部冲击对供应链和整个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为了在整个生产链中获得更大的增加值,中国企业具有向国外零部件、能源、资源甚至研发等上游价值增值活动进行投资的战略需求。这类投资也是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2004年~2008年期间中国对能源和资源行业的对外投资占期间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3%。联想并购IBM、北汽并购萨博、吉利并购沃尔沃等大型并购案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和扩张价值链的需求。

其次,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贴牌生产、依靠香港等地贸易中间商的订单而发展起来的,并没有自己掌握外部市场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网络。这种对外部市场高度依赖却又不能掌握对外销售的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在对外销售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增加了进一步投资和扩大生产的风险。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增加了出口企业在国内投资的风险,降低了投资收益。随着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这些企业对进一步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收益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也逐渐有了对外投资建立自己掌握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网络的需求。这类投资也是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2004年~2008年中国在市场和商业服务领域的对外投资占期间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

另外,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也使得企业逐步有了对外转移生产能力和寻求技术升级的需求。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刘易斯转折”时期加速到来,因而中国的劳动工资,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农民工工资在2002年以后开始大幅度上升,加上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成本已经大幅度提高,并且预计还将快速上涨。很多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在国内、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已经不具有成本优势,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具有向外转移生产能力和寻求技术升级的需求。同时,中国也从2003年开始加强了对环保、能耗问题的管理,企业需要逐步承担污染成本,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也开始有了对外转移生产能力的需求。这类投资虽然开始逐渐增加,但还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2004年~2008年期间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仅占期间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

未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以向上游和向市场扩张价值链为主。转移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可用水平投资和垂直投资来概括的投资)也将缓慢增长,但短期内还不会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随着中西部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向内地转移产业的余地缩小,以及随着中国企业逐渐开始主导生产链,从而开始追求在全球配置生产过程,转移生产能力为主的对外投资将逐渐成为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

这种对外投资模式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可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长期增长动力,改变目前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本对中国未来的长期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制约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要素。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企业已经难以从直接观察外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获得效率改善和生产技术突破,购买外国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就成了当前一个提升经营效率和生产技术的最重要的渠道。另外,向上游和市场营销活动扩展价值链,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中国快速从全球产业链的被动参与者转为主导者。

中国获取高附加值的对外投资模式也助于优化跨期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中国有高额的经常账户顺差,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对外投资净额在增加。但在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没有完全体现为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的增加,而主要转化为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外汇储备增长也是对外投资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国家主导的资本流出和对外投资,体现为国家持有的国外资产增加。这种国家替代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通过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了较大的宏观稳定问题,同时也由于外汇储备资产的低收益率而产生了较大的跨期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逐渐打破现在这种以外汇储备为主的对外投资体系,避免投资主体和投资对象集中化所蕴含的风险,提高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和中国经济的跨期资源配置效率。

 

本报告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GMEP是长策智库的研究项目之一。GMEP的宗旨是:立足中国的国家利益,依据中国的国际战略,及时深入的分析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和地区国别,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GMEP的其他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快讯》、《GMEP工作论文系列》等。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策智库及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未经GMEP授权,请勿发表、引用和传播。